【信息时间:2024-04-10 09:25:46 阅读次数: 】
近年来,开封市聚焦涉企执法领域“随意执法”“重复执法”等突出问题,搭建“依法行政·码上监督”平台,通过建立平台运行及案件处置流程,健全平台信息汇总研判及通报等措施,端正执法理念,改进执法作风,提高执法效能,基本形成了“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、柔性执法、审慎处罚、执法必督”的涉企执法及执法监督新格局,为市场主体干事创业打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据了解,截至2024年3月底,该平台累计监测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入企执法检查5175次,较同期入企检查下降约80%,立案查处事项258起。
搭建监督平台,实现监督检查“码上知”
赋予企业二维码。建立开封市“依法行政·码上监督”平台,按照“一企一码”原则,首批为规模以上企业、规模以下重点企业以及重大项目、“四保”白名单企业、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和市工商联推荐企业等2891家企业赋予“汴企通”二维码。
入企执法必扫“码”。严格落实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程序,无事不打扰企业生产经营,确需入企执法检查的,除涉及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等特殊情形外,必须扫描“汴企通”二维码方可进入,切实消除“随意执法、重复执法”为企业带来的经营负担。
执法行为“码”上传。建立标准化执法流程,明确行政执法立案查处事项必须按照平台设定的执法程序逐项落实,行政执法的启动、调查取证、审核、决定、送达、执行等执法全过程有关文书全部上传。
打通监督盲区,实现权力运行“码上督”
“码上”明责。明确市、县(区)司法行政部门作为“码上监督”主体,对同级行政执法机关的入企执法行为依法监督;压实行政执法机关自我监督责任,明确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对本系统的入企执法行为依法监督。
“码上”监督。打通“依法行政·码上监督”和“清廉开封·码上监督”平台,实现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信息、企业信息、企业对执法单位满意度评价信息的共享互通,打破以往执法监督只能停留在“事后阶段”的传统格局,实现对行政执法内容、流程、方式、结果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“全生命周期”监督。
“码上”评价。在平台设置评价端口,赋予企业监督评价权利,企业可以通过访企事项二维码,选择实名或匿名方式对执法机关的执法检查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,倒逼执法主体提升执法质量水平。
严格依法行政,实现执法过错“码上纠”
发现问题“码上”提醒。行政执法监督人员通过平台对涉企执法案卷进行实时审查,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问题,通过平台向执法单位下发“提醒单”或“督办单”,告知执法单位对问题进行纠正。截至目前,已对及时上传执法文书、纠正执法文书内容格式不当等问题开展日常监督提醒400余次,发出“工作进展提醒单”36份、“督办单”1份、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1份。
存在过错“码上”追责。对行政执法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入企执法检查存在违反法定程序、超越或者滥用法定职权、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等过错的,依法追究过错责任。涉嫌违规违纪的,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;涉嫌违法犯罪的,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。
执法结果“码上”运用。执法监督人员通过“码上监督”平台,对执法案卷的内容进行实时审核,对相应单位作出客观公正的执法能力评价。对评价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,约谈提醒相关负责人。将“依法行政·码上监督”工作情况作为法治政府年度考核重要指标,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重要参考。
全力助企护企,实现营商环境“码上优”
推行“码上”综合监管。明确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在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、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时,优先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机制。全面推行“不予处罚事项清单、从轻处罚事项清单、减轻处罚事项清单、不予实施行政强制事项清单”四张清单,积极推进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,采取教育提醒、行政指导、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,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经营。
畅通“码上”投诉渠道。建立“线上十线下”“市政府 司法行政 执法机关”多渠道投诉举报方式,企业既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咨询和投诉,又可以拨打市政府企业投诉专线、市县(区)司法行政部门投诉电话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举报,有关线索导入“依法行政·码上监督”平台统一监管。
建立“码上”反馈机制。明确专人负责,不间断梳理问题事项及企业诉求,形成“码上监督”问题工单,按流程流转至相关单位。相关单位在受理工单后,简单问题当天反馈,复杂问题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整改落实情况或答疑解惑,并将相关情况上传“依法行政·码上监督”平台。
编辑:杨芳媛
审核:李天慧 曹勉励
监制:陈斌
来源:中宏网河南